苏州健身馆生存状态调查及思考

09月17日  |  阅读 2714

    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教练,吴伟明独自一人,戴着耳机在动感单车上疯狂骑行,任由额头上的汗珠肆意流淌,身上的背心已经湿透……9月14日下午,发生在园区欧尚超市4楼青果健身俱乐部的这一幕,令观者纳闷不已。

    镜头回到今年的7月28日,苏州青果健身俱乐部在没有通知会员的情况下突然停业,导致上千名会员蒙受损失,至今仍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和赔偿。考虑到受骗会员的感受,“房东”欧尚超市答应打开一扇门,让他们能够继续来这儿健身,但是不再供电,会员只能骑骑单车,做做器械,什么都得靠自己。

    其实,健身馆关门在苏州并不鲜见。在去年的一年时间内,苏州就倒闭了6家,其中不乏大型健身会所,有的甚至只经营了一个多月就关门大吉了。属于“朝阳产业”的健身馆为何频频倒闭?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靠谱的健身馆?姑苏晚报记者走访了苏州城大大小小的健身房,剖析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

    大型健身馆:高成本下求生存

    在众多人眼里,健身行业很赚钱,一人数千元的年费还不赚个盆满钵满?据统计,美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占到总人口比例的18.1%,而中国63个主要城市的这一数字仅为1.05%。乍一看来,未来的发展空间似乎非常乐观,但实际上,在国内起步不久的健身行业却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算上已经签约即将开业的,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已经在苏州开了17家门店。尽管大部分门店或多或少地在赚钱,但位于古城区繁华地段的英派斯文化宫店已经感觉到“生存压力大”。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面临着高额房租,还有上涨的教练费、停车费和水电费等成本,即使每年的会员维持在2500多人,却仍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同处尴尬处境的还有英派斯印象城店,为了降低成本,将门店面积缩小三分之一,同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如此才能保持收支平衡。

    大型健身俱乐部向来以高大上的环境、齐全的设备和专业的教练来吸引中高端人士的加入。尽管是顶层消费,但苏州的健身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分得一杯羹,价格战、圈地战成为各个健身会所发展会员的重要方式之一。

    “原价1680,现价880,机会不可错过!”,这是园区文星活力健身房用来吸引学生顾客的杀手锏; 作为苏州健身龙头之一的宝力豪园区星海店年卡近3000元,以低于“隔壁”宝迪健身馆200多元的价格优势与对手一争高下;而英派斯为了吸收更多会员,将年卡收费控制在2000元左右。

    价格战已让苏州的健身企业疲于应付,再加上租金及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整个行业陷入了“两面夹击”的窘境,因此只能在卖卡上下功夫。“一走进那种大型健身馆,还没和会籍顾问聊上两句就被推销着买年卡,买完年卡又要买私教!”市民郑女士向记者吐槽她的健身经历,最终她选择了一家教练好、气氛融洽的大众健身馆,对她来说,价格是其次的,归属感才是首要的。

    业内人士认为,健身健美行业虽是公认的朝阳行业,但在目前服务同质化严重的中国健身市场,无法实现自主创新,无法摸清消费者需求,只知道一味办卡劝买私教,健身馆就注定只能挣小钱或难挣钱。

    大众健身馆:管理得当照样吃香

    根据中国健美协会的规定,健身俱乐部的营业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的就属于超大俱乐部了。在苏州,这样的超大俱乐部比比皆是,面积大,设备昂贵,可是人力资源、财务、健身项目、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有系统管理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很多俱乐部的老板都在抱怨管理是难题,到处寻找可以做好俱乐部管理的高人。

    身处观前闹市区某商业大楼地下室,面积不足800平方米,消费者多为普通工薪阶层的劲与美健身馆虽然从没做过广告,但它在业内的名气已是响当当,这都归功于该馆独特的管理方式。

    劲与美健身馆是苏州唯一一家经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健身馆,也是苏州“起床最早”的健身馆。馆长周慧英曾经考察过市民健身习惯,在长期摸索下总结出会员需求,于是早上7点,就会有一帮晨练爱好者聚集于此跑步、跳拉丁、骑单车……

    除此之外,该店的贴心服务也让会员赞不绝口。健身馆经常会举办内部比赛、联谊活动等等,年底老板还会邀请会员吃饭、抽奖,感觉就像一家人。无论来的顾客办不办卡,店里的工作人员都会先像家人一样送瓶水,交流健身体验。“会员买水让他自己找钱,次卡消费让他们自己划次数,”周慧英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顾客把健身房当成他们的大家庭,也不必为诸如“健身馆倒闭老板卷钱逃走”的消息而恐慌。

    对于这一点,郑女士深有体会。在劲与美健身馆锻炼了两天,她还没交会费呢,因为“教练说,等我练到有减肥效果了,再交钱也不迟”。第一天前来健身时,颜教练不仅和她分享了有关体能体质的锻炼经验,还看护着郑女士正确使用器材。由于产后四年一直缺少锻炼,跑步时间稍长后她就出现了心脏供血不足、缺氧的情况,颜教练立马让她在通风处躺下,吃点甜食,再加上学员之间的关心照顾,郑女士感觉“整个健身馆都没有隔阂”。

    劲与美健身馆的这套管理经验都是周慧英和颜教练在20多年间摸索出来的,“健身产业是一个成本回收比较慢的行业,如果急功近利,而没有浓厚的兴趣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想要经营好会是一件很难的事。”

    国外健身馆:实用第一,环境第二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的健身产业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国外的健身俱乐部呈现出了连锁经营,规模经济的优势,种类也较多,以满足不同健身人群的健身需要,如美国拥有24小时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和商业俱乐部等不同种类。

    在国内,人们受从众、攀比心理影响,讲究健身环境的豪华气派,于是各种高档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而在国外,人们更讲究健身器械的实用程度,哪怕是在毛坯房、地下室也毫不在意。

    劲与美健身馆吸收了十多个国家的五六十个外国会员,来自加拿大的Alex经朋友介绍后来到这家不起眼的健身馆,之后他又推荐了七八个朋友来此健身。“good and cheap”是他的选择理由,good是指健身器械不比其他大型俱乐部的差,cheap则是地下室房租便宜自然卡费不贵。

    同样实用的健身馆还有位于永林新村社区的腾达男女健美中心。房租每年2万元,占地面积仅100平方米,室内装修极为简单,但是高峰期也有三五十个会员光临。小屋子里的20几件器械都是外国进口,15年来钢丝绳一根未断,老板是这里唯一的教练,从来不收私教费,因此不少会员都从木渎赶来健身,青果健身倒闭后也有大批会员转战来此。对于老板和真正的健身爱好者来说,环境都是次要的,健身效果才是实实在在的。

    消费者:如何避免防不胜防的倒闭风险

    不是所有健身馆都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而每一家健身房的倒闭都意味着有成百上千消费者手中价值不菲的会员卡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塑料卡片。张女士对于这种“健身房倒闭”的消息已经见怪不怪了,在“青果”的遭遇和她之前在厦门某健身馆的遭遇一模一样,“我已经不相信任何健身房年卡优惠政策了,我只会办月卡!”

    对此,苏州英派斯和宝力豪健身俱乐部负责人都建议,消费者选择健身馆时不能盲目相信价格,要注重品牌,值得信赖的门店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非逃避问题。比如3年前,位于平江新城的国内知名健身连锁“一兆韦德健身俱乐部”倒闭,老板并未直接跑路,而是给了所有会员相应的赔偿。

    而在国外,现在都流行逐月扣款的营业模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会员预付费的风险。在日本等国,预付款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须设专门银行账户进行托管,还需要有健全的保证金制度,确保商家撤离时能有一笔资金补偿消费者。

    我国虽然没有关于预付款管理的立法,但已经有一些地方性规定逐渐出台。例如《北京市预付费消费合同核心条款》就规定:经营者需要迁址的,应提前30天告知消费者; 因营业地址搬迁远离消费者或是经营项目发生变更,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的,消费者有权办理退费。

    正如原青果会员、现宝力豪会员朱女士所说,“我们会员联合起来与青果打官司,不是为了那1000块钱,而是为求得一种诚信的态度。”健身馆能否发展好,门面环境只是层皮子,而商家的服务态度、经营手段才是里子。只有踏踏实实把健身当做事业来做,摸清消费者需求,不好高骛远,才能在健身产业这条湍急的河流中稳步向前。

 

相关链接:

2014ChinaFit/IHRSA中国管理论坛介绍

2014ChinaFit/IHRSA中国管理论参会价格

2014ChinaFit/IHRSA中国管理论坛日程